交易者可以从《城中之城》、《追风者》中学点啥

一看标题就知道又是《作为交易者可以从<繁花>中学点啥》的类似文章。笔者并不太喜欢追剧,但因为喜欢研究K线,对于金融题材的剧集是个例外。近段时间把《城中之城》以及《追风者》给看完了。心里老想着写点感触什么的,又不知从何写起,准备随心而来乱写几句。看过某些剧评,动不动标题某某某永远不知道之类的,自认起不了那样的标题,也写不出那样高大上的内容,就随意拿剧中的关于交易的情景来乱说一通……

《城中之城》剧情是讲最近几年的事,笔者不关心最终主角赵行被判个多少年,比较关注的是与“行情”有关的内容,特别是剧中胜园基金,田晓慧按沈婧的指示进行操盘楠青建材的相关内容。小吴总吴小飞按田晓慧说的操作,一波大赚八千万;田晓慧的妈妈按夏宁的推荐也从此股由二十万涨到四十多万…… 然而胜园基金启动华铭四号遭赵行拒绝,沈婧要田晓慧抛出楠青建材的股票,且对外宣称震盘,次日还先发一波利好消息以吸引散户入场(剧中的实行行情图实在太烂太假,在此不多吐槽)……吴小飞在所谓震盘加了仓;田妈妈抵押房产加杠杆入场,越跌越加仓……结果可想而知,所有人都赔个精光……吴氏直接损失四千多万,老吴昏倒;田妈妈输光家产想不开自杀……

《追风者》是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事为主,笔者主要关注的是在当时的股票交易所,国民dang中央银行沈图南获得通商银行主控权的操作;以及上海抗战胜利后发行建设库券收割各大银行及民众。沈图南执行通商银行翻空计划时,令剧中像周姨一样的股民连连亏损;建设库券爆火,周姨与阿文等民众做起了发财梦,周姨抵押房子、阿文借高利贷均入局建设库券,库券涨到九十八,大姐等人反手做空,央行也收到命令全抛,价格连连下跌库券崩盘,最终周姨疯了,阿文跳楼自杀……

虽然两部电视剧情节来源于小说创作和影视剧内容,并非完全真实的历史或现实世界,然而有现实的影子。现实当中亦是如此,只是背后的操控可能没有这么明显而已……笔者认为,作为交易者(不论交易的是股票、期货、货币或是其它商品……)都可以从以上两剧中的交易相关剧情中找到几点注意事项。

一、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
《城中之城》中的吴小飞完全听信田晓慧,田妈妈完全听信夏总;《追风者》中的周姨、阿文则听小魏的,且只听一半买,不听到80卖出。参与市场交易,却对交易可谓一无所知,完全听别人的。没有自己的交易策略,更谈不上完整的交易系统。顺势时或可赚点,一旦逆势则大概率亏得啥也不剩。完全听信他人,极容易成为击鼓传花的接最后一棒的人。

二、只能用闲钱且量力而行的参与高风险的事
剧中吴小飞买股票用的不是闲钱且重仓干,田妈妈更是抵押房产加杠杆的参与;周姨也是抵押了房子炒库券,阿文更甚借高利贷炒库券……参与者不仅不是用闲钱,而且是All in满仓干,只想到会发大财,根本没有想过如果输了会怎么样。

三、不可浮亏加仓(除非有计划的区域布局建仓)
吴小飞在所谓震盘时加仓;田妈妈在亏损时加仓,且越亏越加仓;夏宁也出现了巨亏(似乎剧情没有明确提到亏损加仓)。亏损时加仓,理论上是可以摊薄成本,但一旦行情一路狂跌(或做空时狂涨)也就等于加速了死亡。亏损加大时及时止损才是应有的操作。

四、忌贪婪
吴小飞一波赚八千万,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,根本没有明确的盈利目标;田妈妈二十万变成四十五万,反而抵押房产加杠杆入场。周姨和阿文赚得可观,不听小魏的在八十卖出,还谎骗小魏已经卖了,必须到一百才考虑卖。两剧中的例子均是贪婪无度。浮盈变亏损出局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。

以上仅从交易参与者(散户)角度提出四点要注意的。然而还有更加要警醒的,即交易的环境。

五、市场是存在被操控的
这一点在观《繁花》后已特别提到过。剧中楠青建材的操盘,跟风者基本必亏无疑。剧中通商银行参与的散户必亏无疑;炒建设库券也必亏无疑。除非跟风者赚点就跑且再也不入场。散户参与者盯的是那点利润,操控者瞄准的是散户的本金。

以上五点是笔者从两剧中找到的需要交易者特别注意的。因此不懂交易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市场,确要参与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。若已参与市场,必须要有风险意识、底线思维;有自己的交易策略、交易系统;只用闲钱,小仓位低风险的试错;有明确的入场、止损、止盈规则,并认真执行到位。市场不可避免的存在被操控,不可一根筋的与市场过不去,不可跟自己的血汗钱过不去。

本文到此结束,感谢您的阅读!顺祝各位交易者交易顺利!文中如有错误敬请谅解,并请联系笔者修改。

笔者微信公众号:培根随心